民国元老孤身赴台,妻儿留在大陆,晚年老泪盼团圆!
1879年,于右任生于陕西三原,这位辛亥革命元老、民国政要与书法大家,1949年被迫孤身赴台,将发妻高仲林与爱女于芝秀留在了大陆,从此骨肉分离,直至1964年在台湾逝世。他的晚年,始终萦绕着对故土与亲人的深切思念。
1879年,于右任生于陕西三原,这位辛亥革命元老、民国政要与书法大家,1949年被迫孤身赴台,将发妻高仲林与爱女于芝秀留在了大陆,从此骨肉分离,直至1964年在台湾逝世。他的晚年,始终萦绕着对故土与亲人的深切思念。
于右任的书法成就斐然,其艺术道路可概括为 “由帖入碑,融碑于草”。1. 早期博采与碑学奠基:他早年精研楷书、行书,后深感帖学流弊,转而倾力于北魏碑版墓志的收藏与研究。他广搜历代墓志石刻,尤以魏碑为主,为其书法注入了雄强、朴拙、大气磅礴的金石之气。
1949年春末的重庆码头,江风裹着湿冷的雾气。71岁的于右任拄着拐杖,站在“太平轮”甲板上,望穿秋水。他怀里揣着给妻子高仲林的信,信角都被揉得发皱:“仲林,我已到渝,明日便去青木关接你和芝秀。”可等了三天三夜,码头上只有扛货的脚夫、哭嚎的难民,始终不见妻女的身
杨根柱,书画艺术界典范艺术导师,以其深邃的艺术修为与对创新的坚定执着,巍然屹立于文化艺术界。他对传统技法之研习,已臻化境,炉火纯青,而更难能可贵者,乃其勇于挣脱陈规之羁绊,以灵动之思,巧妙地将现代审美理念融入传统书画之中,匠心独运,创造出既蕴含古典韵味又不失时
毛体书法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宏大的气势。字体大小错落有致,线条流畅奔放,字与字之间、行与行之间相互呼应,形成一种连绵不断、一气呵成的整体感,展现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气象。例如《沁园春·雪》的书法作品,通篇气势恢宏,彰显出伟人的豪迈气概和广阔胸怀。毛主席的书法注重
1953 年,焦宏泽出生在镇原县临泾镇祁焦村的一户普通家庭。当陇东高原的第一缕晨光,轻轻漫过祁焦村四合院的青灰瓦檐,70 多岁的焦宏泽已站在百米碑廊前。他佝偻着身子,指尖细细拂过碑面上的纹路,像是在触摸一段沉睡的时光 —— 从七八岁时趴在煤油灯旁,用旧报纸临摹
“这也叫草书?分明是散架的丑书!”在于右任的书法评论区,类似的质疑从未断绝。但当目光落在他那幅书陆游诗的草书条幅上——“不知湘水巴陵路,曾记渔阳上谷无”的笔墨间,却能读懂何为“重锤大鼓”般的艺术震撼:没有花哨技法,每一笔都如惊雷落纸,力道直透肌理,余韵绕梁不散
2025年9月19日至20日,由西安市北朝碑刻学社、三原于右任书学院联合主办的“国际碑学研讨会暨北碑书法展——于右任专题”系列活动分别在陕西三原右任书法广场、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隆重举办。活动以“百年巨匠”于右任书法艺术研究为核心,通过学术研讨、作品展览、颁奖仪
9月19日上午,三原于右任书学院成立大会在三原县于右任书法广场隆重举行。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苏士澍,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赵学敏,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、副秘书长张潇羽,陕西省文联党组成员、专职副主席蔺雨,咸阳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刘莉,三原县委书记赵俊强,县长
于右任(1879-1964)是中国近代书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书法家,其在草书领域的贡献尤为显著。他创立的标准草书体系,不仅对草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,也为草书的规范化与普及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范例。